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
行风热线-浅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1.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界定了高标准农田最新定义是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这也是高标准农田的基本特征。
2.高标准农田发展目标是什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0〕14号)》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2000万亩以上,稳定保障650亿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我省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驻政〔2020〕35号)》提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提升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预测保障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1000万亩以上。
3.驻马店市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有多少?
截止2022年底全市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942.7万亩,其中:2011-2018年600.34万亩、2019年73万亩、2020年74.7万亩、2021年107万亩、2022年87.7万亩。4.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标准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标准,《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国定副省长在全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的通知》(豫农领办文〔2020〕10号明确提出在示范区建设中,要做到
五化:一是标准化建设,二是现代化装备,三是智能化应用,四是规模化经营,五是规范化管理。
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工程建设目标。以提高供给质量为核心,科学规划约束,示范引领带动,绿色生态发展,以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模式建设为重点,融合农艺、农机、信息化技术协同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一半以上,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2)工程管理目标。以提高运行效率为核心,落实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依托的末级渠系管网用水服务网络全覆盖,以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财政补助为辅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负担机制基本建立,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有人管、有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全面形成。
(3)工程效益目标。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灌溉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先进适用的高效节水技术普及发展,农业节水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高,节水增粮、节水降本、节水增收、节水减排效果分别达到15%以上,投入产出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5.节水灌溉与高效节水灌溉有什么区别?
节水灌溉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包括渠道衬砌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四种工程形式。
高效节水灌溉指利用管道输水技术、配备先进的灌水器、实施有压灌溉,辅助一定的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集约化管理的灌溉技术总称。主要包括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三种类型。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是节水灌溉包含高效节水灌溉,是广义的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是狭义的节水灌溉;二是高效节水灌溉输水、配水、灌水载体为管道,水的利用系数高,而节水灌溉还包括渠道衬砌防渗;三是高效节水灌溉的田间灌溉的灌水器部分主要由各种管道及喷灌、微灌设备灌溉,而节水灌溉还包括田间农渠、毛渠等粗放的灌溉方式。
6.什么是水肥一体化灌溉,有哪些好处?
概括地说,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实际上是农业灌溉的工程措施与农业种植管理的农艺措施有机融合,达到节水节肥增效,节水节肥减排的效果。
狭义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
广义水肥一体化灌溉是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
水肥一体化灌溉的优点包括:一是经济效益显著。实现节水30-40%,减少肥料使用量30%-50%,减少农药使用量15%-30%,减少氨氮等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50%以上,粮食作物亩均增产20%以上,经济作物亩均节本增收600元以上;二是省工效益。水肥一体化灌溉,减少生产环节,节省劳动时间和用工投入;三是改善土壤微环境,减少面源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水分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养分流失,从而降低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耕地耕作层得到保护,减少地下水源污染,
7.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有哪些政策?应如何管护?
农田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电力部分10千伏线路和配电设施无偿交由电网企业运维和经营管理,10千伏以下低压线路交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护,未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暂由村级组织代管。其他田间工程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或村民委员会办理设施产权移交手续,并对设施的使用和管护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
为加强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河南省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们市、县也相继制定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试行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田建设项目,是指为开展农田建设而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类型。建后管护是指对工程进行管理、维修和养护,确保工程原设计功能正常运行。管护主体应对工程设施开展必要的日常维护、局部整修和岁修。日常维护是对工程进行经常保养和防护;局部整修是及时处理工程局部或表面轻微的缺陷和损坏,保持工程的完整、安全与正常运用;岁修是每年(或周期性)进行的、对经常养护所不能解决的工程损坏的修复。维修养护不包括工程设施扩建、续建、改造等。
农田建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进行工程建后管护。坚持建管并重,注重源头预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专业管护人员、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和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
的建后管理机制,层层压实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责任,实现五有三确保,即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考核,确保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管护范围,确保农田工程设施定期维护,确保发挥长久效益。
《管护办法》明确的管护主体和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对建后管护负总责。
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对农田建设工程管护进行监督管理,协调解决管护过程中存在问题。
项目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辖区内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日常检查,督促各行政村建立管护组织,明晰管护职责,整理、汇总、上报村级农田建设工程管护情况。
项目工程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负具体管护责任,负责组织辖区内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的管护工作;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建立工程管护档案等。
已规模流转的农田,取得土地经营权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管护实施主体;未流转的农田,所在村委会为管护实施主体。
农业农村局
本知识库最新更新时间为2024年2月,以部门实际执行情况为准。